• <button id="zhgyf"><object id="zhgyf"></object></button><th id="zhgyf"><pre id="zhgyf"></pre></th>

        <em id="zhgyf"><strike id="zhgyf"><u id="zhgyf"></u></strike></em>
      1. 【管理創新】大型船企知識產權多層次網格化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簡稱“綜合院”)隸屬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面向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和船舶行業的綜合性國防科研事業單位。作為戰略規劃、決策支持和綜合性基礎研究的智庫型科研院所,依托知識產權與成果、經濟與市場、標準化、質量與可靠性等業務領域能力,為國家防務力量建設和海洋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頂層戰略和決策支持。

        綜合院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我國船舶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國防知識產權局共同提出我國第一個貫徹國防科研、生產、經營及裝備采購、保障和項目管理各環節的《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國家軍用標準,并有計劃、分步驟地在船舶集團自下而上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在科研項目管理層面,將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融入重點產品重大項目全過程;在企事業單位管理層面,將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融入企業日常管理;在行業技術管理層面,常態化重點領域專利布局和風險防控;在集團公司管理層面,以考核為激勵手段,實現閉環管理,構建形成了涵蓋軍工央企各領域、各專業、各企業的知識產權多層次管理體系。主要做法:

        (一)頂層謀劃:規范制度先行,系統構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1.基于裝備領域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要求,形成國防裝備領域首個知識產權標準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在國防知識產權專項任務中明確提出要“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國防科研、生產、經營及裝備采購、保障和項目管理各環節,增強對重大國防知識產權的掌控能力”。綱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對國防科技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隨著綱要的推進,已經出臺了一些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國家、地方和企業標準。2016年,綜合院積極參與,提前開展業務謀劃,與國防知識產權局共同起草《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GJB9158-2017)(以下簡稱《要求》),并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秉持“標準先行”的理念,針對我國國防裝備領域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標準缺失的問題,綜合院注重發揮多專業聯合優勢,知識產權與成果管理研究中心承擔相關重點問題研究與具體條款撰寫工作,并聯合軍隊、軍工各領域專家,先后開展了確定編寫大綱、調研、初稿編制、征求意見以及修改完善等工作。最后形成的《要求》以國家標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為基礎,結合裝備領域有關特點編制而成的指導性標準。

        2.基于國內外形勢環境和經營目標,融入集團公司戰略規劃

        基于國內外形勢環境與集團公司經營目標,綜合院作為集團公司的知識產權與成果管理中心,遵循“決策在戰略、執行在規劃、實施在計劃”的思路,高度重視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與發展的頂層設計。

        戰略上,綜合院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關于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的總體要求為指導,以提升集團公司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能力為目標,根據集團公司發展要求和船舶行業特點,提前謀篇布局,制定實施了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科學、系統、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將知識產權工作切實融入科研、生產、經營管理主渠道,有效提升成員單位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輻射帶動集團公司整體知識產權水平提高,為集團公司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業務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保障。

        3.基于手冊、文件、表單三層管理規范體系文件,明確知識產權管理流程與標準

        在知識產權獲取和維護方面,建立職務發明內部登記制度,完善登記程序,確定保護措施,強化源頭管理;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價及分級管理工作;保證發明人的合法權益。

        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促進和監控知識產權的實施、許可和轉讓;在投融資、企業重組、標準化、聯盟及相關組織等工作中明確知識產權工作要求,防范知識產權風險。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建立風險防范預案制度,定期監控產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識產權的狀況;定期監控知識產權被侵權的情況,并能夠運用行政和司法途徑保護知識產權;在涉外貿易過程中,適時在目的地進行知識產權申請、注冊和登記,并調查目的地法律、政策情況,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

        (二)科研項目管理層面:融入重點產品重大項目全過程管理

        1.知識產權工作融入項目實施全過程,形成“大循環”

        (1)項目立項階段

        專利和非專利技術檢索查新。對現有專利和非專利技術進行檢索,分析現有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確定在檢索范圍內國內外有無相同或類似的研究,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作出判斷,為科研項目立項評審提供參考。

        專利信息分析。對國內外專利申請分布情況、權利人狀況、技術領域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分析,為項目可行性研究、確定技術方案和創新點提供參考,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研發路徑和知識產權目標。

        任務書/合同中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及目標。在項目任務書或合同中明確約定項目產生的知識產權權利歸屬、知識產權工作目標和任務等。

        (2)項目實施階段

        知識產權工作內容分解和細化。在項目實施方案中,明確實現知識產權目標的具體措施、步驟和節點安排。

        跟蹤技術領域專利信息,形成專利數據庫。根據項目研制提出的關鍵技術圖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跟蹤分析主要競爭對手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文獻,建立相關技術領域的專題專利數據庫,并及時更新。

        發明創造登記和評審。對項目研制過程中產生的新技術創新點要及時報告登記,定期組織專家對創新成果進行評估,選擇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申請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技術秘密保護等。

        專利培育及布局。對技術發展趨勢及競爭對手的動態作出評估與判斷,確定戰略目標,調整技術研發策略,積極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產生,并提出知識產權布局方案。

        專利風險識別與規避。對項目涉及的主要技術領域專利信息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掌握技術發展趨勢和競爭對手狀況,進行專利侵權風險分析,并提出規避策略。

        (3)項目驗收階段

        知識產權目標實現情況分析。提交知識產權清單,包括申請和獲得的知識產權數量、名稱、類型、法律狀態、實施轉讓情況等。

        潛在應用前景分析。對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知識產權進行實施轉化前景和實施許可方式分析。

        其他重大事項報告。包括侵權風險分析、已有知識產權糾紛等。

        2.結合PDCA理論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形成“小循環”

        (1)P階段

        結合《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和船舶行業特點,厘清成員單位現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基礎和制度基礎,確定科研項目全過程各階段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形成管理體系文件。

        (2)D階段

        協助成員單位按照規范化管理要求,具體實施科研項目立項、實施、驗收各階段知識產權工作。如黃埔文沖在牽頭承擔的85000噸新巴拿馬型散貨船、大型養殖工程船、天然水合物鉆采船等10余項重大科研項目中設置了知識產權專員,在立項階段開展了相應的知識產權策劃工作,形成了相應的專利分析報告及檢索報告;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知識產權專員結合項目研究創新進程,組織、指導項目組人員開展已有知識產權信息利用及專利申報工作,做好發明創造登記及相關評審工作,提出相關保護建議;在項目驗收過程中,知識產權專員開展本項目知識產權目標實現情況分析,并提出實施轉化建議,配合完成項目驗收工作。

        (3)C階段

        組織成員單位在科研項目全過程各階段對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和總結。引導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在建立、實施和運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前提下,進一步通過評分式診斷,評價確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成熟度,從提升知識產權管理的效率與效果入手,發現當前最亟需改進的地方,督促各單位對可能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予以識別、評價和管控,進而不斷追求知識產權管理的卓越績效。

        (4)A階段

        根據P階段制定的管理要求目標,以及C階段檢查分析的結果,對于在本輪PDCA循環中遺留下來無法全部解決的問題,在其他科研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各階段存在的問題制定和落實改進措施,如此復始,螺旋上升,實現“小循環帶動大循環”的管理方式。

        3.基于不同項目特點,明確項目差異化管理重點內容

        預先研究項目應當側重在立項階段,開展知識產權檢索分析,形成與項目有關的自有知識產權清單;在實施階段,及時報告合同中確定的關鍵技術已經公開或者已經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情況;在驗收階段,提供專利、技術資料、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產生和使用信息。

        型號研制項目應當側重在立項階段,總包和分包合同中應包含知識產權條款;在實施階段,編制知識產權管理實施方案,開展知識產權布局和保護;在驗收階段,提供專利、技術資料、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產生和使用信息。

        生產項目應當側重在實施階段,妥善管理、保護與裝備生產有關的專利、技術資料、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在驗收階段,提交知識產權相關資料并保證其準確完整。

        維修保障項目應當側重在實施階段,妥善管理、保護與裝備維修保障有關的專利、技術資料、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健全維修保障技術服務機制,不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拒絕提供售后服務。

        (三)企事業單位管理層面:融入企業日常管理環節

        1.細化管理職能和要求,無縫嵌入到職能管理

        在人力管理方面,明確知識產權工作人員任職條件和工作職責,落實崗位責任制;規范員工入職、離職及簽署人事合同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明確員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獎勵和報酬;明確員工造成知識產權損失的責任;建立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分別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知識產權工作人員以及科研技術人員等不同層次人員開展全員知識產權培訓。

        在財務管理方面,設立知識產權經常性預算費用,用于確保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正常運行與知識產權申請、注冊、登記、維持、檢索、分析、評估、訴訟和培訓等事項;設立專項經費,用于知識產權激勵。

        在合同管理方面,強化對合同中有關知識產權條款的審查。在涉及國家重大專項、裝備預研、型號研制、維修保障等裝備采購合同中,應約定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以及全壽命周期的知識產權保障條款,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在科研管理方面,規范在裝備采購預先研究、型號研制、生產及維修保障等科研項目立項、實施、驗收、成果運用全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和方法,推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與單位戰略、計劃、項目管理的有效融合。

        2.組織宣傳培訓,提升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意識

        知識產權宣傳培訓是人才培養與培訓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對管理要求的進一步明確和細化。綜合院組織編寫形成了《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培訓教程》,并對成員單位組織開展宣傳培訓會,推動成員單位知識產權分管領導、專員以及技術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規范化管理要求與檢查標準,共計200余人次參加。

        通過參加宣傳培訓會,參會人員對于如何貫徹落實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要求,如何開展具體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有了相當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強化成員單位的知識產權意識,尤其是領導層意識,使成員單位意識到貫標工作對單位本身以及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的重要性,保證從成員單位貫標的組織實施到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運行得到強有力的支撐。

        3.橫縱管理結合,形成網格化知識產權管理模式

        橫向上,在企業人事、財務、合同等日常管理中加入知識產權管理相關要求,提升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意識。

        縱向上,將知識產權管理要求融入到科研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中,從裝備預先研究、型號研制、生產、維修保障等各階段,以及招投標、合同訂立履行等各環節,明確了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的特殊要求。

        橫向與縱向雙向發力,形成網格化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全方位、無死角的開展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工作。

        (四)行業技術管理層面:常態化重點技術領域專利布局和風險防控

        1.掌握企業發展方向,提前開展專利布局謀劃

        綜合院組織成員單位以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自立科技研發專項等科研項目為抓手,圍繞重點技術領域開展專利布局,逐步提高核心產品知識產權競爭力。圍繞LNG運輸船、雙燃料船、郵輪、水下平臺探測、新能源電池等核心產品,全面分析國內外專利布局現狀,深入剖析國內外布局現狀,制定高價值專利培育方案,初步形成LNG液倉圍護系統、超大型集裝箱總段建造、鋰電池、郵輪外觀設計等多個專利組合,為相關產品專利風險防控、市場影響力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2.預判企業侵權風險,建立專利預警“防火墻”

        第一步:收集主要競爭對手在重點技術領域最新公開的專利技術,進行摘譯和匯編,研究其最新產品的技術原理和實現手段。

        第二步:通過技術特征對比和權利要求書的研讀,評估專利侵權的可能性,對在該技術領域面臨的潛在知識產權風險進行分析。

        第三步:從技術層面總結提煉專利規避設計思路,從知識產權管理手段層面分析采取加強技術秘密管理、搜集專利無效證據、主動提出專利意義等手段規避風險的作用意義。

        (五)集團公司管理層面:以考核為激勵手段,實現閉環管理

        1.將規范化管理工作納入集團公司科技考核

        在綜合院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下,各成員單位《2020年知識產權工作計劃》中明確了規范化管理工作要求,且應用《考核評價標準》進行的成員單位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考核評價結果納入了2020年度集團公司科技考核,在知識產權管理總分中占比為10%,引導了單位的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實現適宜性、有效性、一致性、漸進式評價和成長,有效提升了成員單位領導對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的重視程度的同時,促進了問題的及時發現與改進。

        2.全面開展書面診斷,摸清知識產權管理家底

        綜合院為全面掌握集團公司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現狀,挖掘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摸清知識產權管理家底,組織了科研管理、知識產權、標準等領域的專家,結合集團公司知識產權工作需求,編制下發了“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現狀調查問卷”,針對單位的組織架構、知識產權管理現狀、知識產權工作發展階段、內部管理過程及流程、現有各種體系運行情況等對成員單位的知識產權管理基礎、貫標意愿、存在問題等進行了書面調查診斷。

        3.提出差異化考核評價標準,形成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能力評價機制

        綜合院為準確評價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能力,完善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考核評價方法手段,閉環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程序,組織專家編制完成了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考核評價標準(以下簡稱《考核評價標準》)。

        針對研制單位、生產單位等不同類型的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涉及不同的考核指標和內容,從《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要求出發,實行差異化的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體系構建,有力支撐企業科技創新發展。

        (六)夯實基礎:加強系統建設,健全人才隊伍

        1.建立知識產權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監管

        一是,成員單位新申請或登記的專利權、軟件著作權等信息可以及時在系統中錄入,已申請或登記的專利權、軟件著作權其法律狀態發生變化的(包括授權、無效、轉讓等)可以及時在系統中更新。

        二是,成員單位系統中的數據可以逐級上傳給綜合院(集團知識產權中心),實現信息的集中監管。

        2.搭建專題專利數據庫,提升管理手段和效率

        組織成員單位建立專利數據庫,不斷豐富更新專利數據,利用專利信息支撐科技研發,實現專利信息的有效應用。如風帆公司充分利用專利軟件圍繞公司主導產業的關鍵技術和產品,逐步完善專利數據庫,目前已收錄專利數據3.6萬件,涉及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蓄電池裝備等多個技術領域,可為技術人員快速提供相關專利信息,掌握相關產品設計、工藝方法的專利動態,為技術研發、專利預警奠定基礎。

        3.橫縱管理結合,網格化健全知識產權管理人才隊伍

        橫向上,組織成員單位建立內審員隊伍。為幫助成員單位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使得成員單位能夠有專人基本掌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運行的各項流程、重點和注意事項,了解體系建立工作的過程,具備獨立將企業“貫標”工作推進落實的能力,銜接認證審核機構認證及監審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內部工作效率。

        久久综合成人亚洲

      2. <button id="zhgyf"><object id="zhgyf"></object></button><th id="zhgyf"><pre id="zhgyf"></pre></th>

            <em id="zhgyf"><strike id="zhgyf"><u id="zhgyf"></u></strike></em>